1.3虚拟生产的基本准则
2008年以来,我一直觉得中国古文化很有内涵,就说一个“虚”字吧。
以前说“虚”,我跟大家一家,就是感觉一种空空的东西。我大学不停地在学软件,图像制作如photoshop,三维动画如3dmax,机械制图如CAD,网页制作如三剑客,软件编程如VC、VF、CSS、Java脚本、ASM,数学软件如matlab、Lingo,电子设计如C51、PCB、CVI等等,而且都实践过,出过作品,后来我都12点睡觉,6点起床,不停地学,实践。呵呵摆一摆所学的东西,也说明一下,我的想法不是凭空想象,而是出自这些知识。通过这些知识,我就觉得“虚”不是一个空空的东西,而是一种“构架”,一种“信息”,一种实在的东西。
我学C的时候,对类类的思维很佩服,讲“类”是一种结构,一种虚的东西,不建立实体 “对象”,“类” 都是虚的,只有按这个结构建立了 “对象”,才是实的。C书上的解释也不全是编程术语,许多是讲一个简单的道理,我学的例子是“日地月旋转”,讲它们都是天体,一类天体的叫行星,它围着另一类天体转,那就是恒星,还有一类围着它转,那就是卫星。这些是类,虚的。各定义一个对象分别叫地球,太阳,月亮,这些才是真实的。VC里,所以的类有个共同的基类叫CObject类,就是一个 “物类”,它的代码很简单,包含1个 “名字” 的字符串,1个同名函数叫 “构造函数”,1个带 ~ 的同名函数叫 “析构函数”。后来学MFC,发现基类也是这个东西,也就为了传输与存储,多了一个 “串行化函数”,罢了。我们试想,VC可以编写出电脑上那么多的功能,那么强大的软件,其最底层,最基本的就是这样一段代码。这段代码的含义就是:变成实物对象的时候,要给它取个名字;生成的时候给它分配必要的空间,资源;走的时候把它的剩下的空间,资源收回来,注销掉。你对面向对象软件很佩服,感觉很神秘,很伟大,呵呵,最基本的就是这个东西--用一个名字进行登记,通过这个名字申请资源,在结束后通过这个名字归还资源,实现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的原则。同样,我们要构建一个令人佩服的社会,很神秘,很伟大的理想世界,呵呵,我们也可以把其最基本的原理归纳为如此--我们获得任何实体的东西,都要建立账户,然后才可以获得产品,当产品使用结束后要进行归还。可以在中间对此借还,但必须成对出现,有借必有还。这一准则便是我们虚拟经济的最基本准则。
目前的商品经济,我们进行商品买卖交易之后,我们留名了吗?没有。用坏之后,卖家回收或者制定回收方式了吗?没有。
目前也有虚拟经济行为,我们现在的通信服务,交易时留名了吗?是的,我们建立了一个移动号,进行了实名登记,用完之后回收了吗,是的!业务回收了,我们无法继续使用。不过目前的服务经济行为仅仅停留在虚拟产品上,没有涉及实体产品。在将来,我们推行广义服务经济,所有的实体产品所继承都要继承这一基本准则,在消费之前先必须建立一个消费账户,下达订购套餐,然后才可以获得实体,套餐周期结束或者欠费,必须按照要求回收实体产品,消费者不可以扔之不管,不可以留作它用,不可以不按规定直接交大自然处理。所以的实体产品处理,在生产的时候,就必须定义其回收手段,只有规定绿色的才可以直接排放大自然处理,其它的都是遵循谁生产,谁负责处理的原则,依次递归,实现实体的零开销,实现自然的资源一直充足,稳定,达到面向对象一样的资源使用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