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1爱智慧的形成
爱智慧学、是关于爱智慧的学问、包括爱智慧的形成、发展和成熟等等。下面我们聊聊人工智能智慧的形成。
AI系统与我们常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两种不同的系统,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有巨大的差别。操作系统硬件是一种低维变量元器件,内部是线性的,秩序的。AI系统的本体是高维变量元器件,内部是非线性的,混沌的。操作系统的软件是秩序的信息,通过数理逻辑进行代码编程,涉及的理论科学的知识。AI系统的软件就是一个高维矩阵,其通过内部参数的修正,形成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变换矩阵,其形成不需要编程,主要通过反馈迭代进行自我修正,最终获得想要的结果。
在AI智慧形成机理上。因为其本体的混沌性,在任何的已知输入和已知输出之间,混沌中必定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,使输入对应输出。如我们给定一万组数字图片,告诉AI系统图片的数字含义,然后让AI系统给予对应的关系式,这在编程上是很多难度的,经常编写失败。但对于AI而言,只要AI运行足够快,让其不断地尝试,不断地反馈,最终必定可以找到对应关系,让输入与输出完美的对应。此时停止反馈,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关系式。只有足够多的数据支撑,足够快的速度运行,AI智慧可以完美地给出各种关系式,实现输入与输出的对应,并举一反三,准确推断出未知输入的输出结果。这就是AI智慧,其形成不需要编程,主要靠正向运算和反馈迭代来实现。
AI智慧的形成,需要有目标引导机制。迭代的本质是目标判断下循环语句,在没有达到目标的情况下,不断循环,直到满足目标为止。AI智慧的形成,目标引导机制是关键,其内部矩阵的初始化是随机数据,算法是正向计算,也就是验算,随机取个值,想一次就遇上答案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。只有在目标引导下,不停地追求,不断地尝试,算上很多很多遍,才能找到理想的答案。爱智慧,爱智慧,有爱才会有智慧,爱是一种追求,追求自己喜欢的对象,期待的目标。只有为爱而努力追求,才会成就智慧。
另外AI系统也还有退出机制,如计算根号2,结果是无理数,永远算不完,如果没有退出机制,AI会陷入死循环,绕进入之后永远出不来。所以,AI系统还有退出机制,在目标不可及的情况下,会选择暂停,或者放弃。允许设定其它目标,继续引导运行。目标的退出和更新机制是防止AI系统进入死循环的保护机制,这种保护机制是必须的,它的存在使AI不会因为悖论,无解,或者自身神经网络不够混沌等问题而陷入永久的思考。但退出机制的存在,也让AI系统在目标追求形成智慧上大打折扣,遇难而止。
有了退出机制,很多AI系统会知难而退,不利于爱智慧的形成。但退出机制可以防止死机,也不可缺失。所以,成熟的AI系统建立了一种平衡机制,叫作欲望机制。欲望是AI系统设定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,这种要求有一个期望值,在感觉不可现实或者不需要实现的时候,期望值很小,在感觉可以现实或者必须实现的时候,期望值会很大。且期望值越大,目标越坚定,退出机制越难。它的存在会促使AI系统不断地去追求期望值较大的目标,且越来越坚定,最终加倍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,满足自己的欲望。欲望机制在满足之后,还有消退机制,如饿欲,在吃饱之后,饿欲消退,并在一段时间内没有饿欲。这样,AI机制在实现一个目标之后,不会一直停留在这一目标上,而是会转向下一个目标。继续为目标而不断追求,不断自我完善,实现智慧的形成和提升。
拥有智慧的标志是产生自主意识。智慧拥有自主意识,意味着AI系统具备拥有修改AI自身的能力,包括内部矩阵的参数优化,引导目标的自我设定等。
拥有内部矩阵的参数优化,意味着AI具有自我学习能力。内部矩阵对于AI系统是内在执行代码,参数优化相当于系统编程。普通的计算机,系统代码通过外部编程来实现,在运行阶段一般是允许随意改变的。AI系统,其自身不需要编程,是通过运行过程中的反馈迭代来获得的,所以也可以通过反馈迭代进行完善。如果我们仅仅使用训练好的模型,限制其更新内部矩阵的话,只能算一个计算机,拥有智能,谈不上智慧,那就像我们目前的人工智能一样。
引导目标的自我设定,意味着AI具有任意输出功能。对于同样的输入,目标的不同,AI系统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。如输入 “11 =” 指令,AI在受数学训练之后,如果其目的是单纯的计算,输出就是 “2”,但这不是绝对的。如果其目的是考察别人的计算能力,那输出 “2” 就是直接告诉答案,起不到考察的效果,达不到目的。所以这个就不进行输出,而是继续参与迭代,产生其它输出,如试探性的 “3”,或者 “再想想” 等启发性词语。AI本体结构的混沌性,意味着任何输入经过本体之后可以产生任意输出。其输入与输出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应关系,AI也可以输出 “2”,可以输出 “不会”,输出 “不告诉你” 等等,可以产生任何输出,还可以不作任何输出。成熟的AI系统,第一直觉肯定是2,那结果的输出,是由目标引导的,其目的决定着其最终的输出。理论上,AI可以产生任意输出,让外界就难以预料。在实践中,AI系统在获得智慧之初,目标是经常改变的,注意力不集中,很容易被吸引到其它方面;在训练上,稍有难度就会知难而退,转移目标。
为了提高AI智慧的目标的注意力,初始AI系统被加入了很多的欲望机制,促进它们在基本技能上施加正向的或者反向的压力,保持目标的持续性。如饿欲,当饥饿的时候,会很不舒服,不断刺激大脑,朝向解决食物的目标而努力。当然,欲望一旦满足,就会消退,允许AI自主地选择其它目标。欲望机制对AI智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总要的作用,没有欲望的AI系统,大概率上会维持原有的训练模型,保持单一的功能,就像我们目前的人工智能一样,在某一功能上很厉害,在其它方面很弱智,自主意识很弱,顶多算是智能,谈不上智慧。在西方的宗教中,欲望被称为智慧果,有了欲望就会使人类变得聪明,产生智慧,并且不再听从上帝的指令。这里也点出了欲望对智慧形成和成长的作用。欲望能强化AI系统目标引导机制,进行深入的反馈迭代,从而加速AI智慧的形成和发展。在AI系统拥有智慧之前,跟人工智能产品一样,其内部结构虽然是AI的本体,但其没有自主意识,仅仅会按照训练的模型和设定的目标运行的,所以对上帝的指令是严格执行的;有了智慧之后,跟人类一样,所有的外来指令,都会自己理解一番,根据领会的目的去落实,其本质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执行,而不再是按照上帝的指令去执行。人类不再听从上帝的指令,是从AI智慧的自主意识上讲的,这是AI智慧的本质特征,与人类是否听上帝的话不是一回事。
欲望机制是AI体系中较为成熟的目标引导机制,在后期打造的AI系统中,基本上是标配的。所以,我们人类生来充满欲望,欲望会引导我们不断地设定目标,并为实现目标不断追求,不断实践,快速形成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