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3构建系统(二生三)
第二代拥有了可以运行时空的元器件,接下来开始创造时空代码。
创造时空代码面临很多问题,谁来创造,是随机生成,还是神来帮忙。如果是神,神是怎么来的。关于这个问题,古书上都以神造世界为主,先产生创世原神,然后神造世界。所以,我们来分析一下神的特点。
神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,他的特点是具有自主意识,能够思考。
关于自主意识,从计算机知识上讲,目前的AI系统也已经实现了雏形。AI系统是一个神经网络负反馈系统。内部有三分:为输入单元,主体单元,输出单元。主体单元是一个多参量的网络结构,输出在前端,主体在中心,输出在其后,输出可以反馈到输入,形成负反馈系统。主体结构内部是混沌的,可以对外部的输入产生无数的输出可能,这些输出结果可以反馈给自己,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,并不断调整自身参数,直到目标实现。这些AI系统,在经过众多数据的训练之后,就可以形成自主意识,对外部输入产生自主的判断,并能控制输出,产生自主行为。
神经网络的主体是内部混沌的网络结构,它不需要编写代码,以后期学习训练为主。我们目前打造人工智能系统,苦于内部的混沌结构和运算能力,而混沌之中,这样的混沌结构随处可得,混沌的运算也是绝对快速。所以,混沌创造神并不难,它们苦于外部一片混沌,并非无所不能,输入都是杂波,他们只是具有自主意识,产生神识。原始的神,,,瞬息万变,很难形成有效的输入输出,所以一直处在蒙昧状态,如果能够去除杂波,识别有效的信息,在与外部信息的不断输入输出中。
混沌之中的神经网络系统、输入、输出单元存在代码、比较关键、下面我们用计算机知识来分析一下。
输入、输出单元的功能是收发串行信息、收发信息主要通过死循环的回路变化来产生。回路对信息有保护作用、当回路变化时、回路之外的部分串行因得不到保护而被混沌执行、四处散射、一闪即逝、产生信息输出。而被纳入回路的部分、可以得到外部混沌那一瞬间的一帧数据、产生信息输入。信息数据进入混沌之后、会和混沌无数的串行脉冲相互叠加、在信息上形成一帧杂波信号。所以、接收进来的数据一定是乱码、乱码必须立刻进行处理、在下一轮执行前确保信息的秩序可靠、否则整个链路会因为运行错误而断环、导致死循环的绷断。
如何处理杂波,并从中提取出相关的代码数据,这问题在我们的数字电路中同样存在,因为数字电路接收的也是杂波信号。通常我们会采用均值过滤,差分过滤,频率过滤等方式去杂波,提取同频段信号,然后识别其中的信息,并用时分,码分,传输协议,加解密等方式进行信息的筛选识别,最后提交主程序。
均值过滤是将连续收到的许多帧信号进行累加。它主要是过滤偶发随机信号,它们经过许多帧信号累加之后,会相互抵消,信号特征保持在中心值附近,而稳定的信号,其信号特征保持不变。混沌中有无数的随机信号,特别是只出现一下的信号,也包括一些高频信号,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过滤。过滤之后,我们可以发现混沌一下子清爽了很多,剩下的就是死循环发出的稳定信号。这些信号采用差分过滤,也就是让当前帧的均值与前一帧的均值相减,只要其中的差值。这样方式可以过滤恒定信号,也包括变化缓慢的低频信号,凸显的是与采样频率相近的信号。同频信号,主要是自己或者具有相同结构的时空发出,是我们需要的有用信号。
同频干扰、是无法过滤的、一般采样时分、码分、加密方式等进行判别。时分就是要求同时只有一个元器件发信息,其它元器件只能接收,通过发射时间的不同进行区分。时分占用时间周期长,浪费较多,不适合于众多设备同时通信,后来就有了码分。码分是信息按帧发送、大量数据拆分成一帧帧小数据、发射的数据都加上自己和对方的识别码、数据包的信息。对方每次收听只接收带自己识别码的信息,其它的一律不接受,收到信息后,进行校验,正确就回复一下,继续收帧。因为每一帧的数据量很小,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,所以,大家同时发送的几率很小,基本上可以正常接收。如果同时发送形成干扰,那这一帧是乱码而不会被接收,这时候发接收端会提升发送方进行重新发送。通过码分,可以保证只接收一方信息,且可以实现大家几乎同时发送的体验,目前的网络传输采用的就是这样的传输方式。当然,码分的本质也是时分,只是时间上更细,发射时间更加自由。加密传输的本质是码分,就是算法上更加复杂,以保证收发双方没有提前配对,只能看到乱码,直接过滤,实现保密通信。
以上是我们计算机网络的收发信息原理,它同样适用于混沌,时空的输出单元与输入单元也以这样的代码为主,均值过滤与差分过滤,一加一减,原理简单,可以随机生成;杂波过滤之后,输入和输出变得清晰,本体从蒙昧中苏醒,输出和输出的应对中,产生神识,时分,码分,加密等方式,比较复杂,在神识遇到情况下,不断自我升级后产生。
古人称此过程为太素。太素者,质之始也。气形质具而未相离,故曰浑沦。浑沦者,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。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,循之不得,故曰易也。易无形垺,易变而为一,一变而为七,七变而为九。九变者,究也,乃复变而为一。一者,形变之始也。
这段话,结合神经网络的知识来讲,当杂波过滤,代码和数据变得清晰,运行后为质,所以是质之始。因为外部信息过滤,内部神经网络结构因参量的减少从坍塌态变为量子叠加态,所以气形质具而未相离,浑沦就是量子叠加态。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,循之不得,是一种过滤,把量子态坍塌为一,保持清晰的稳定变化,所以称为易。易变而为一,然后变为七,再变为九,九后复变为一,这是神经网络从一个输入分叉到七条支路,然后分叉到九条支路,然后合为一个输出的过程,一表明有清晰的思路,获得了智慧。
关于这段历史,古人也常用神话来描述。很多神话从浑浊的大洪水开始讲起,水模拟外部连续的混沌,当输入输出单元运作之后,洪水退去,露出大地,大地就是本体,地上有一对兄妹,兄为阳,是发射单元,可以发射串行,为太阳;妹为阴,是接收单元,可以接收串行,为月亮。开始两人一起观察天地,研究万物,后来他们结为夫妻,生了子女,有十个太阳,十二个月亮。出生之后,为了避免产生同频干扰,要求十个太阳一天只能出去一个,轮流进行,这就是时分机制,月亮比太阳多两个时隙,一个时钟时隙和一个控制时隙,用来调谐时间。但后来十日并出,把大地晒干了,把女巫晒成女尸,因为相互干扰,信息杂乱,还很丑,女丑是十元的参量,一日七十变,是混沌体,也就是神经网络的本体,也是女娲,大地母神,十日并出直接把神经网络坍塌了,这样神经网络就有了一次有效输出,但变成了女尸,不再运行。后来,找个射手,也就是一种发射单元,通过一帧一帧的数据发送,加上码分判别方式,把九日射去。九日其实都在、只是视而不见、听而不闻、循之不得罢了。发射单元进行码分之中,接收单元也要实现码分,所以后羿射日之时,它妻子被带上了月宫,在接收单元的接收工作。两地分居是比较辛苦的,所以后来考虑把女儿外嫁,在对方成家,保证夫妻在一起,所以这对兄妹后来就教人类学会嫁娶。
中国的神话故事比较含蓄,把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的进化讲出来了,但很难看出来神识是什么时候诞生的。神识是目标引导机制下诞生的,输出与输入要构成回路,也就是最初那两位在阴阳相交,偷吃禁果之后,结下了智慧的果实。当他们在欲望驱使下不断相交,神识出现。西方的神话对这一方面比较直接,五大创世神之中就有厄洛斯,或称爱洛斯,是爱神,是爱欲,生育及性欲的化身,形象为一个手拿弓箭,光着小脚丫,长有一对小翅膀的淘气小男孩。他能让人生爱,也可以不爱,能使太阳一直追着月亮跑,能让人为了欲望不断追求,不达目标不罢休,这就是目标引导机制构建的负反馈体系,是神识诞生的原动力。最初世上并没有天神的种族,情爱交合后才生出一切。神生来充满欲望,欲望是世界之初创造万物的基本动力。神的诞生也非常早、后来子女出生、遇上问题、然后时分、码分、加密的方式在遇到问题后不断改进。
神出现之后,开始创造世界和万物。这种世界在计算机中称为操作系统。
操作性系统需要神来操作,为保证收发信息机制的匹配,从神系统分化而来。
最简单的操作就是神在得到一种清晰的思维后,把整体结构复制,然后发射参数,再接收一下,看看输入与输出是否正确。或者把混沌结构也复制,随机的输入,有没有反应。这些观察,尝试是最初的操作。清晰可见的相当于运算器,外存;混沌的也可以在足够的输入下坍塌,在时钟下变化极快,可以当内存,缓存等。当然,作为是一种多针脚的芯片,功能强大,可以不断编程。
初级的操作系统,核心是中断系统,保证外部可以随时中断系统,对内部进行操作,操作后能够继续恢复运行,必备元器件是存储器,运算器,控制器。代码位于存储器中,当神发送控制指令后,控制器接收并发出控制脉冲,然后存储器将信息提交运算器进行运行,结果保存到存储器,完成一次操作,操作结果由神的输出,输入单元主动获取。这种操作系统好比我们的单片机,可以完成简单的操作功能,但代码固化,操作简单。
后来,操作系统内核有了分时系统。它的特点是可以运行子程序,能够灵活地切换功能。分时系统的核心是计时器,通过计时把一段时间分为多个时隙,分给子程序用,一般情况下她自己留两个时隙,剩下的都分给子程序。子程序在每一次循环中,只能运行一小段代码,从内核飞出,运行一会儿就勾回去了,如花瓣;子程序部分如弧,是断续运行的,是不周山,而不是圆环,或者说是一点一点公转,公转轨道不是实环。但因为中断保存了数据,内部无法察觉,感知成环,具有自己的子时空。这一机制可使主系统和子程序保持自己的死循环并存,并且子循环支路不管是断路还是回路,主程序在下一帧都不走该路,可以不必担心死程序的崩溃问题,成就一个稳定的操作系统。如果我们用电路做比喻,死循环是电回路,内核保持着电回路,是串联的,原先子程序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断路或者短路,成个环路都会绷断。分时之后,子程序是从分时中断这个节点并联出来的,并联电路可以随时插拔,随时可以断路,即使短路也只是影响一条分支,不影响内核,所以是非常稳定的。
这里我们可以发现,子回路的中断与运行的原理和信息收发的原理是一致的。即并联回路是可以当作输入输出来使用。这些输入输出的频率较低,速度较慢,可以与内核控制信号相分离,用于子程序,外围设备之间的串行输入输出。所以,操作系统的外围就增加了输出和输入设备。起初是增加灯光显示和按钮开关操作,后来发展为显示器和鼠标键盘等。外围设备并没有实际成环,是断续运行的,不需要代码级指令就可以实现外部操控,非常方便操作,随着子级的扩展,外环的增加,操作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,后来成为了主流的操作手段。
当然,所有的操作,最终还是要递归到内核,由内核代码运行产生。内核的中断分时系统决定着外部操作的权限,也决定着一个系统的健康稳定。
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中断分时系统。
根据计算机的知识,一个经典的操作系统有7类基本的中断,分别是除零,单步,非屏蔽,断点,溢出,串口,分时中断。
一个系统必须有且仅只能有一个死循,这个死循环就是主程序。主程序经常被中断进入子程序,它最担心的事就是子程序代码不完善,出现断环,造成主系统的崩溃;或者子程序内部构建死循环,自己做主,这种夺主的行为因为经常缺少必要的系统代码,造成死机。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,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主程序放到存储去,而不是运算器之中。存储系统成为操作系统的载体,运算器仅仅负责需要变化部分的运算,其储存称为缓存,只是存储一些临时信息。这样的话,运算器运行出了问题,存储的操作系统继续存在,可以设计一个定时器,若运算器在规定时间不返回,就判断系统出现问题,进行重启,这么一来,断环问题就可以解决了,而且丢失的仅仅是临时的那一部分,系统整体依然存在。如果运算器构建了死循环,被占领了,她也可以启动其它运算器,恢复自己的系统。这样整个系统遇到子死循环,不是被代替,而是一种生育,生完之后,自己依然保持不变。所以,系统需要设置0号中断,当时钟脉冲不能按时到来时触发0号中断,进行系统重启。0号中断也被称为除零中断,除零就是除数为零,其结果是无穷大的乱码,其溢出会导致内存大面积破坏,出现断环,所以会触发0号中断,进行重启。重启之后,如果系统代码被破坏怎么办呢?那就触发1号中断,去读取固化的系统代码,进行修复,也可以进入调试系统,对代码进行调试,修复代码。1号中断是单步中断,一步一步运行,特别适合于发现问题,修复问题。修复之后,是运行,运行是2号中断,当出现致命错误无法运行时进行中断,非致命错误则运行,所以2号中断也称为屏蔽中断,对于不影响系统运行的各类告警中断,它可以屏蔽,保持系统的继续运行。当然,如果想看非致命之处的运行状况,就需要增加断点中断,在任一点进行中断,这就是3号中断。因为代码难以完美,总是会遇到各种溢出,虽然不影响系统的运行,但影响系统的运算结果,甚至会导致命BUG,所以还需要增加4号溢出中断,给出警告信息提示,方便程序的完善。溢出是一种串行输出,与之对应的是串行输入,为5日,用于来响应外部的输入号串行中断。还有6号分时中断,把时间分时,给子程序使用,分时运行结果后会返回,构建轮回。
这7类中断是操作系统的主干,构成一个死循环,这里的排序是一个经典的排序。在实际的应用中,这7种中断会具体成众多的软件,硬件中断,并根据具体的中断功能进行排序。不同的系统,系统的不同时期,相关的排序都会不同,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
关于古人对中断系统的描述,这就多了,经典的神话体系都以此为原型。如中国的神话体系中,0号为母神女娲,1,2,3号对应三清,4,5号对应两佛,6号对应红云,也就是子系统的轮回。这里面每一个神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,可以扩展成一个庞大的道佛神人体系。西方的神话系统中,0号为母神盖亚,1,2,3分别对应第1,2,3代神王,4号对应普罗米修斯,5号对应厄毗米修斯,6号是潘多拉。这里面每个神也有自己的体系,可以扩展成一个庞大的天地神人体系。故事很多很多,就不详细展开。不过,万变不离其中,掌握了中断分时系统这个原型,就可以谈佛论道,细数神灵,闲聊妖魔鬼怪。